個股研究-大立光(3008)

by byronyen


一、大立光歷史

1.林耀英(1933-)在德國保勝光學(Bosch)在生產線做了6年廠長,他認為光學產業在二次大戰前由德國轉移到了日本,未來也許會由日本再轉移到台灣。當時台中一帶只有佳能等日系相機的代工廠,台灣的相機代工廠應該會有機會,於是他邀請保勝同事、具產品設計能力的陳世卿與謝文琛(已歿)一起創業,於1980年成立了大根精密。


台灣光學產業發展的背景可追溯至1970年設立的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吸引了保勝、佳能、Pentax等外商相繼來台設廠,也因此造就不少本土化的光學人才,後來自行創業,在中台灣形成光學產業聚落。1975年和欣光學(玉晶光前身)最先成立,接著1980年亞洲光、大立光、今國光相繼成立。大根精密一開始做傳統相機鏡片,接著做掃描器鏡頭,最後做數位相機鏡頭,都是玻璃鏡片。


2.林耀英會決定跨入塑膠鏡片領域,是因為當時普立爾董事長黃震智認為塑膠鏡片未來可能取代玻璃鏡片,以因應相機輕薄小的趨勢。但沒有廠商願意轉型(因為當時做研磨玻璃就賺翻了)。林耀英一開始對塑膠鏡片興趣不大,但聽黃震智提了幾次,又看到柯達推出拋棄式相機,需要大量便宜的塑膠鏡頭,才燃起興趣。又因為當時大根董事長梁茂漢擔心失敗而不願支持,林耀英遂於1987年與幾位大根的創辦人另行創立了大立光,踏入非球面光學塑膠鏡片的領域。


2001年大立光與大根精密合併,梁家也由原本的大股變小股。大立光所謂的四大家族:林耀英家族、陳世卿家族、梁忠仁家族、謝銘源(謝文琛之子)家族。


3.大立光創業以來就有兩個「不外求」的堅持,一是自有技術、二是自有資金。當初三位創辦人皆受到德國光學廠因為師徒制文化而有效建立技術傳承的影響,故大立光也是以師徒傳承為基礎建立技術自主能力。此外。大立光只有在2000年,為了達到上市資本額門檻6億元,辦理過一次8,000萬元的現增,上市掛牌後則就沒再辦過現金增資。大立光於2002/3/11上市掛牌@205。


4.2010年林恩舟(1958-)接任副董事長、林恩平(1960-)接任執行長。2013年林恩舟升任董事長、林恩平復董事長兼執行長。

林恩平:「不賣股是一種責任」


5.2013年大立光控吿先進光(3362)挖角員工,竊取營業祕密。2021年法院宣判先進光敗訴,應賠償大立光15.22億元。大立光隨後與先進光達成和解,並以每股29.92元,認購先進光2萬張私募股票,持股15.2%成為先進光最大股東。


6.2019年為永續經營、鞏固經營權,林耀英家族成立茂鈺紀念(股)公司(林茂鈺為林耀英父親),並將所持有大立光股票陸續轉進茂鈺公司。


二、大立光業務範圍

1.大立光手機鏡頭比重達9成以上,主要原料為工程塑料。光學元件是指對光學材料加工,使光學特性達到變焦、準直、濾光、反射、折射等效果之光學鏡片。依公司最近期(2021Q2)資料,2,000萬以上畫素產品出貨佔20-30%、1,000萬以上畫素佔50-60%、800萬以上畫素佔0-10%、其他佔10-20%。


2.大陽科技成立於1998年,成立初期生產數位相機(DSC),現已轉做音圈馬達VCM(Voice Coil Motor,控制照相鏡頭的一種磁性零組件)。大立光表示,未來若音圈馬達的營收放大,不排除把大陽科技併入大立光。


智慧手機自動對焦功能需要音圈馬達VCM,VCM主要功能是讓鏡頭移動到清晰的位置,也就是可以自動對焦(Auto Focus),目前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後鏡頭使用自動對焦,而前置鏡頭使用固定對焦(Fixed Focus)比較多。VCM可以分為開放迴路(Open Loop)及封閉迴路(Closed Loop)。


開放式AF動作原理為物體經過鏡頭成像於影像感測器(例如CMOS sensor),影像感測器會將訊號輸入至圖像處理器(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會將鏡頭的位置傳給馬達驅動IC,馬達驅動IC會控制鏡頭移動至相對應的位置。封閉式AF除上述開放式的動作外,另有位置感測器(Positions sensor)也會回饋給馬達驅動IC,優點是反應速度快,但是價格較高。

左為開放式迴路,右為封閉式迴路



3.星歐光學隱形眼鏡:星歐光學由王宗林於2004年創立,2007年大立光由大陽科技轉投資星歐(目前大陽持有星歐40.5%)。林恩平接任星歐董事長後,評估原有技術難成氣候,王宗林離開(後創立視華眼視光學),重新整頓。


星歐採代工與自有品牌並進,2020年獲屈臣氏Pink by Pure Beauty(屈臣氏自創美妝品牌)隱形眼鏡獨家代工。而自有品牌除星歐外,亦於2020年推出高階品牌卡沛兒(Capell,較星歐單價貴4成)。星歐於2018年正式轉虧為盈。


4.大立雲康成立於2017年,主要產品為睡眠檢測系統(正式名稱為睡眠偵測單導心電儀),晶片設計、軟體、產品製造等都為自製。


三、大立光財務

1.獲利能力


2.轉投資


四、結論

大立光的競爭優勢為核心技術自主開發,包括:

1.光學設計:光學系統佈局、光學機械設計

2.模具開發:次奈米非球面模仁製作、超精密加工技術

3.射出成型:材料物性掌握、部品分離技術

4.光學薄膜:薄膜設計、鍍製

5.鏡頭精密組裝:各項生產設備自行設計與製作,擁有4,500台以上(2018年)多功能自動化組裝設備,並持續增加中。註:大立光有很多生產設備是外面買不到的,林耀英說過大立光自行開發的製程設備,都可以另外成立一家新公司。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