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by byronyen

本書作者Yuval Noah Harai(1976-)是以色列歷史學家,牛津大學博士,現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哈拉瑞研究聚焦在大歷史問題:歷史和生物學的關聯?智人和其他動物的最大差別?歷史是否有正義?歷史是否有軌跡?隨著歷史真相揭露,人們有因此變快樂嗎?他的幾本已有中文版的著作包括本書「人類大歷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人類大命運」(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都是暢銷書。


1.人類歷史有三大革命:大約7萬年前的認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約1萬2千年前的農業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約500年前的科學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這本書就是描述這三大革命如何改變了人類和周遭的生物。


2.生物分類法:界門綱目科屬種,而所謂物種(species)就是牠們會彼此交配、能夠產出有生殖力的下一代。例如馬和驢雖然有共同的祖先,但就算刻意讓牠們交配,產出的騾不具生育能力,因此認定馬和驢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從同一祖先演化而來的不同物種,則屬於同一屬(genus),例如獅子、老虎、豹和美洲豹都是「豹屬」(Panthera)。生物學家用拉丁文為生物命名,每個名字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屬名、第二個字是種名,例如獅子就稱為Panthera leo,指的是豹屬中的獅種。而智人則是Homo spiens:人屬人種。


3.人類直立需要讓臀部變窄,於是產道寬度受限,而且嬰兒的頭部還越來越大。因此分娩的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風險,如果早點生產,就有機會讓母親度過難關,於是天擇就讓人類生產提前。與其他動物相較,人類可說是早產兒,許多重要器官的發育還不夠完善。相較之下小馬出生沒多久就可以開始小跑步。


4.大約7萬年前出現了認知革命,最普遍相信的理論,認為某些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社會學有個有名的Dunbar’s number,指個人能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通常是150人,這也成為了一個團隊規模的限制。那智人是如何跨過這個門檻的呢?很可能就在於虛構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5.自從認知革命後,智人等於開啟了一條「文化演化」的道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出現不生育的菁英階層,例如天主教的神父、佛教的高僧、中國的太監,不再走「基因演化」的道路。


6.貪食基因(gorging gene)理論:祖先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仍牢記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當時他們住在草原上或森林裡,高熱量的甜食非常罕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為止(否則等到別的動物發現了就吃不到了)。於是這種想大口吃下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就這樣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


7.大約1萬2千年前出現了農業革命,農業是同時間在各地獨自發展出來的:中東馴化了小麥和豌豆、中美洲馴化了玉米和豆類、南美馴化了馬鈴薯和駱馬、中國馴化了稻米、小米和豬、北美馴化了南瓜、新幾內亞馴化了甘蔗和香蕉、西非馴化了高粱、小麥。因為適合農牧的只有少數幾種,這些少數物種只生長在特定的地方,而這些地方正是農業革命的起源地。


農業革命能學到的一課,是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不代表個體的幸福,尤其對牛、羊、智人這些有著複雜情緒的動物來說。對人來說,農業革命後容易造成飢荒、營養不良、孩子容易早夭、戰爭、傳染病,而農夫更是生活悲慘的一群人。


8.農業革命讓更多人類集體的想像:虛構的故事產生力量,擁擠的城市、強大的帝國、偉大的神靈、祖國、有限公司,人權、正義…,好建立起必要的社會連結。但所有這些合作網路,都只是由想像所建構的秩序。


9.各式各樣的矛盾:物理定律不會因時地而異,但既然文化、風俗、信仰都是人類自己想像創造出來的秩序,社會內部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矛盾。社會一直試圖調和這些矛盾,因此就會促成文化改變,人類不同的想法、價值觀,也會逼使他們思考、批評和重新評價。正如中世紀無法解決騎士精神和基督教的矛盾,現代社會也無法解決自由和平等的衝突。


因此Harai認為,想深入了解某種文化,例如穆斯林文化,該做的不是去研究所有穆斯林都同意的教條;而是該看看在穆斯林文化裡有什麼難解的文化,看看有哪些規定根本是自打嘴巴、哪些情境穆斯林自己都會感到難為情。


10.西元前1,000年間慢慢出現了世界一家的觀念,有三種秩序產生了讓人類一統的力量:經濟(金錢)上的貨幣秩序、政治上的帝國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教派(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11.基督教一開始只是猶太教的一支教派,想說服猶太人,拿撒勒(以色列北部城市)人耶穌就是他們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他認為神化身為肉身,為了人類的救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種事(福音)不該只有猶太人知道,應該要讓全人類都了解。保羅這個想法開枝散葉,基督徒開始組織起了對所有人的傳教活動。註:指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基督教主張耶穌就是彌賽亞,這點伊斯蘭教也認同。猶太教則予以否認,並仍然期待他們心中的彌賽亞的到來。


釋迦摩尼認為,人遇到事情通常會產生慾念,而慾念總是會造成不滿,他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跳出這種惡性循環。在事物帶來快樂或痛苦的時候,重點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著重在它帶來的感受,於是就能不再為此所困。這種境界很難達到,但並非不可能。而達到涅槃(梵文原意為「熄滅」),就是解脫了所有苦痛。根據佛教經典,釋迦摩尼就達到了涅槃,因此被稱為「佛陀」,意思為「覺悟者」。


12.科學革命:發現自己的無知

(1)1744年兩位蘇格蘭長老會教士打算成立一支基金,為神職人員的遺孀和孤兒提供補助。他們建議教會的每位牧師都提撥一部分收入給基金,但該提撥多少呢?兩位教士沒有上上帝祈求、沒有在聖經中找答案,他們收集了民眾過世年齡的資料,用以計算在某一年裡可能有幾位牧師過世、其中有多少位會留下遺孀(遺孀有幾位在多久後會再婚,因為那時就可以停止補助)、多少會留下孤兒。後來這兩位神職人員所用的機率計算,成了精算學的基礎。今日,那支基金成為「蘇格蘭遺孀基金」(Scottish Widows,1815年公司化),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和保險公司之一。


(2)1199年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不過被箭射中左肩,但那時還沒有抗生素、沒有殺菌方法,阻止壞疽的唯一方式就是截肢(在氯仿發明前,每次要截肢就得動用4名士兵將患者按住),但感染在肩上不能截肢,於是理查一世10天後就駕崩了。


(3)18世紀航行遠征時,有一半以上的船員可能無法抵達,因為會得了當時還一無所知的壞血病。庫克船長(James Cook,1728-1779,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採信醫生的實驗,下令水手吃酸菜和水果(維生素C),不再有船員因壞血病而喪命。英國對全球各大洋的控制力也隨之大增,庫克船長也征服了澳洲、塔斯馬尼亞和紐西蘭。


13.為什麼是歐洲崛起?答案在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歐洲人當時的心態承認無知:「我不知道那裏有什麼」,他們都很好奇,覺得有走出去、尋找新發現的必要。過去的帝國主義都認為自己已經了解整個世界,而歐洲帝國主義除了想要擴張領土,也為了新知識,這從18和19世紀,幾乎每趟遠征隊都有科學家同行可以看出。1831年英國海軍派出小獵犬號(HMS Beagle)前往繪製南美、福克蘭群島和加拉巴哥島的海岸圖。當時年僅22歲的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就因此形成了進化論(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1)地圖上的空白: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向西航行,希望找到一條前往東亞的新航線,但他不知道中間隔著不知道的美洲大陸。在他抵達了今日巴哈馬時,以為位於東亞海外,屬於Indies(當時一個區域名稱,包括今日印度、中南半島及東印度群島等地),所以哥倫布將當地人稱為Indians(美國原住民被稱為印地安人的緣故)。15、16世紀,歐洲的世界地圖開始出現大片空白。1507年一個地圖繪製師,採信了義大利航海家Amerigo Vespucci美洲是個新大陸的說法,將其畫在地圖上,並取名America以向Amerigo Vespucci致敬。


(2)西班牙入侵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


(3)種族主義到文化主義:最早的梵語族群是約3,000年前從中亞入侵印度、自稱為Arya的族群,而最早的波斯語族群自稱Airiia,於是學者推測,這些講著梵語和波斯語(以及希臘語、拉丁語、凱爾特語)原始語言的人,一釘是某種雅利安人(Aryan)一定是某種雅利安人(Aryan),會不會偉大的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都是雅利安人所創?然後學者開始把雅利安人的語言學理論,與達爾文的天擇理論結合,認為雅利安人不僅是語言族群,還是某種生物族群,而且是一個上等種族:身材高大、金髮碧眼、工作勤奮,是他們奠定了全世界文化的基礎。


遺憾的是,入侵印度和波斯的雅利安人開始與當地原住民通婚,受到劣等種族汙染,於是印度和波斯文明每況愈下。但在歐洲雅利安人還是維持純潔的種族特性,因此歐洲人必須征服全世界,由他們來統治。種族主義現在已成為不敢再提的禁忌話題,但過去種族主義的思想,現在由文化主義借殼上市了。菁英份子認為西方文化根植於歐洲,具有民主、寬容、性平等特質;而穆斯林文化根植於中東,具有階級政治、宗教狂熱、歧視女性的特質,因此不應允許他們移居進入西方社會,以避免衝突,破壞了歐洲的民主和自由主義。


(4)資本主義:近代的非歐洲帝國,創建者多是偉大的征服者(例如努爾哈赤),他們主要靠掠奪和稅收取得資金,不需要信用貸款。但歐洲不同,國王和貴族逐漸採用商業的思維,後來甚至是商人和銀行家成為統治菁英。1484年哥倫布被葡萄牙國王拒絕資助他的船隊,最後是說服了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投資。伊莎貝拉女王如同中了大樂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人征服了美洲。


(5)荷蘭的崛起:荷蘭人成功的祕訣在於信用貸款。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語簡稱VOC,世界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在1602年成立,同年它們還創建了世界第一間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荷蘭東印度公司透過出售股票取得建船的資金,除貿易外野資助軍事行動,攻下印尼群島。


荷蘭的西印度公司(WIC)則在哈德遜島河口的小島開拓了殖民地,名為新阿姆斯特丹。當時為了抵禦英國人和原住民的威脅,荷蘭的西印度公司曾築起一道牆,也就是現在的華爾街。新阿姆斯特丹在1664年落入英國手中,並改名為紐約(New York,York為英國郡名)。


(6)法國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近代三大泡沫事件之一,其他為荷蘭鬱金香泡沫、英國南海泡沫):17世紀末法國成為英國的強力挑戰者,但18世紀初歐洲爆發密西西比泡沫事件,成為法國一蹶不振的轉捩點。1717年成立的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在美洲密西西比河下游開拓殖民地(紐奧良也是在此時成形,Orlean為法國城市),也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出售股份。但密西西比公司把密西西比公司描述成遍地金銀、無限商機的地方,事實上只有沼澤和鱷魚。密西西比公司股價一飛沖天(許多民眾賣掉財產、借錢來買股票),到了股價雪崩時,法國央行行長耗盡央行資金買進股票,最後還不惜印鈔票繼續買進股票。


最後散戶傾家蕩產,法國的金融體系也沒能走出這場重大打擊,成為法國海外領土逐漸拓入英國手中的主因,因為英國還可以用低利取得貸款,而法國貸款困難,還得付出高額利息,1780年代年度預算有一半得拿來支付利息。


(7)國家為資本家服務: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因為向中國進口藥物(特別是鴉片)而發了大財,但在中國發布禁菸令後,1840年英國以自由貿易為名向中國宣戰。最後在南京條約中,清廷開放五口通商,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14.輸送帶上的生命


15.我們人類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是錯覺。不管是中世紀那種超脫凡世的生活意義,或是現代人文主義、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質上都相同。科學家覺得自己增加了人類的知識,所以他的生命有意義;士兵覺得他保家衛國,所以他的生命有意義;企業家創立公司、中世紀的人念經、參與聖戰、興建廟宇,他們所感受到的意義,都只是錯覺與幻想。難道快樂就只是一種自我欺騙嗎?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