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心靈的原型

by byronyen

上個月看了Walter Isaacson(1952-,美國知名傳記作家)的賈伯斯傳,太好看了!於是這個月來看他的另一本大作「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心靈的原型」(原文書名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富蘭克林(1706-1790)是美國的傳奇人物,他靠自學成才,且一生扮演多個角色:科學家──在電學、氣象學和光學等領域都有卓著的研究貢獻;發明家──他發明了避雷針、新式火爐、「傻瓜眼鏡」、尿導管、里程表等;教育家──他籌建了美國第一家圖書館(費城圖書館)和第一所大學(賓州大學);外交家──代表英國出使法國;政治家──他是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百元美鈔的肖像就是紀念他的偉大;但他自己則最愛印刷工這個角色。印刷及相關事務:出版、寫作、新聞、郵政對他來說不只是工作,更是充滿樂趣的志業。


包括鋼鐵大王卡內基與查理孟格等人都將富蘭克林當作偶像,孟格會將自己的書取名為「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就是因為富蘭克林曾發表「窮理查年鑑」(Poor Richard’s almanack),所以決定仿效同樣是通才的富蘭克林,而成為「窮查理」了。


1.英國人開始使用姓氏時,上層階級通常是以自己的領地名稱做為姓氏,例如蘭卡斯特(Lancaster)、索爾斯伯里(Salisbury);佃農常以居住的地貌為姓氏,例如希爾(Hill)、梅鐸斯(Meadows,牧場)。手藝工人通常以職業為姓氏,例如史密斯(Smith,鐵匠)、泰勒(Taylor,裁縫)、韋佛(織工,Weaver)。而有地有錢、但無貴族頭銜的階級,有富蘭克林的稱號,Franklin源自中世紀的英文字Frankeleyn,意思是自由人。


2.17世紀移民到北美洲殖民地的很多清教徒,主要是為了宗教自由而飄洋過海,希望能藉此脫離迫害,但也有許多清教徒與移民是為了謀生。1683年富蘭克林的父親前往殖民地,1706年富蘭克林出生於波士頓(波士頓就是由遷往美洲的清教徒於1630年所建立)。


富蘭克林10歲時就輟學(只讀了2年書),12歲開始在哥哥那做印刷學徒。對富蘭克林來說,印刷業猶如天生的志業,他回憶說從小就愛看書,身上僅有的一點錢全都拿去買書了。他最愛的是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而書的主旨就在歷程(Progress),即每個人都是不斷地前進,在過程中克服重重的逆境,累積知識與智慧,這也是富蘭克林一生的中心思想。富蘭克林17歲離開了哥哥,來到費城。賓州(Pennsylvania)源自於Penn(William Penn)與Sylvania(林地),即賜給Penn的林地。而費城(Philadelphia)的原意則是手足之情(希臘文Phila是友愛的意思)


3.富蘭克林20歲回倫敦後返回費城的航程中,寫下了未來行為的4個準則,包括節儉、以誠為本、勤奮、不論人是非。富蘭克林後來更有所謂的「道德完善計畫」(13 Virtues’ path to personal perfection)所,他列出一系列美德要求自己實踐。


4.富蘭克林定義自己的上帝:富蘭克林對於有組織的宗教都沒什麼興趣,不過他抱持一些基本的宗教信仰,例如上帝的存在、上帝最能接受的侍奉方式是行善助人。


5.富蘭克林於1732年(至1757年)開始出版「窮理查年鑑」(Poor Richard’s almanack),結合了他賺錢與推廣美德的兩個目標。而印年鑑(即年曆)對印刷商來說是筆穩定豐厚的收入,因為年曆每年都要買新的。


6.科學家和發明家:富蘭克林1748年(42歲時)退休,對科學的熱情達到高峰。他從未受過學術訓練,也缺乏數學底子,所以無法成為卓越的理論家,他說他是在追求科學樂趣。且富蘭克林探索科學的動機與其他目標不同,他不願為其發明申請專利,也樂於分享自己的發現。他的發明(現)包括:避雷針、雙焦點眼鏡、手槳(Hand Paddle)、Franklin Stove、東北暴風(Northeaster)、玻璃琴,以及最知名的電。


7.興學與設立醫院:當時北美殖民地已有4所學院,最早的哈佛(1636年)、威廉瑪麗(1693年)、耶魯(1701年)、普林斯頓(其前身紐澤西學院成立於1746年),但這類菁英學校都是宗教的附屬單位,富蘭克林認為學院的教學應以實用為主。1751年費城專科學校(Academy of Philadelphia)成立,成為北美殖民地第一所無教派學院,1791年改名為賓州大學。同年富蘭克林還成立了費城醫院。


8.政治理念:富蘭克林的政治理念就像他的宗教信仰和科學一樣,一般是沒有意識形態的。他厭惡任何武斷的意見,在生活的許多面向,都只想尋找真正實用的東西。他先天厭惡權威、不畏階級,努力避免把英國那種僵化的階級觀念帶進北美殖民地。美國這個國家的願景,就是從這樣的理念衍生出來的:任何人不分身世或社會地位,只要願意勤奮努力,培養美德,就能累積財富及提高地位。


富蘭克林影響最大的論點,是反對英國當時盛行的重商主義。英國的重商主義者想要限制北美殖民地的製造業發展,當時英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北美殖民地製造鐵製品,堅持殖民地只能做為供應祖國原物料的產地及銷售製成品的市場。而富蘭克林則反駁,北美殖民地有大量未開墾的土地,因此不會出現大量廉價的勞力,英國無須為此擔憂,英國的生產很快就無法供應殖民地的一切需要。


1751年一位議員過世,富蘭克林補選成為議員,展開了他37年的政治生涯。


9.風流韻事:富蘭克林有點風流,也有點像長輩疼惜後進,大膽邁出一步,又尷尬退後一步。這種感情以法國人所謂的紅粉知己來形容最貼切,即超出了柏拉圖式的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性慾的精神戀愛),但稱不上激情。


10.英法北美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1754-1763年),印地安人在這場戰爭中與法國結盟,攻打英國。1756年戰爭擴大至世界範圍,成為七年戰爭(1756-1763年)的一部分,以英國及普魯士為首的軍事集團和以奧地利、法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的軍事同盟在歐洲及美洲等廣大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七年戰爭在英法等參戰國於1763年締結「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1763)後結束,英國大獲全勝,西班牙割讓佛羅里達給英國,法國轉讓法屬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以東部分給英國,法屬加拿大為英國所得,並更名為魁北克省。這場戰爭是法國和英國在北美勢力的轉折點。


11.英國在1765年通過印花稅法(Stamp Act),規定殖民地的所有報紙、書籍、曆書、法律文件、紙牌都要課徵印花稅。1767年又通過湯森稅法(Townshend Act),對殖民地進口的玻璃、紙張、瓷器、顏料、茶,課徵進口稅。


結果1770年發生了波士頓大屠殺(Boston Massacre)事件,5位民眾喪生。1773年英國通過茶稅法,等於讓瀕臨破產的東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享有茶葉貿易的壟斷權(允許東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銷售來自中國的茶葉,無需繳納除湯森稅法以外的其他稅款),進而爆發了茶黨事件(Boston Tea Party),一群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美國獨立革命期間反抗英國而建立的秘密組織,因發動波士頓茶黨事件,故俗稱波士頓茶黨)把價值1萬英鎊的茶業倒入海中。


英國政府認為這一行動不能不受懲罰,通過關閉波士頓港和制定其他被稱為「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的法律來回應。


12.富蘭克林於1771年65歲開始撰寫他永垂不朽的文學著作富蘭克林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的第一部。他寫自傳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他是如何從沒沒無聞到功成名就,藉此分享一些實用的建議供人參考。正如一位編輯所說,富蘭克林自傳提供了「我們白手起家的人所有非凡歷史中最非凡的」,富蘭克林是最偉大的典範。


13.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開打:1775年4月萊辛頓和康科德戰役(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成為獨立戰爭的第一戰。7月大陸會議通過了給英王的最後一份請願書,即橄欖枝請願書(Olive Branch Petition),將英國與北美殖民地間的爭端歸咎於大臣們,懇請英王解救北美殖民地。


14.為了宣佈獨立,北美殖民地必須說服同胞,而達成這個目的的是匿名發表的小冊子「常理」(Common Sense),作者為Thomas Paine。Paine主張沒有任何自然或宗教的理由去區分國王與庶民,世襲統治在歷史上始終令人厭惡。所以北美殖民地只有一條出路:於情於理,一切都顯示我們應該走向分離。


15.獨立宣言(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為北美洲13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英國獨立,並解釋宣布獨立的正當性。由後世所稱的5人小組(賓州的富蘭克林、維吉尼亞的Thomas Jefferson、紐約州的Robert Livingston、麻州的John Adams、康乃狄克的Roger Sherman)指派Jefferson(1743-1826,美國第三任總統)擔任起草者。


完成草稿後Jefferson送交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只做了些許的變動,親筆改在Jefferson的草稿上(珍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官網上)。最重要的修改很小但意義重大,富蘭克林劃掉Jefferson那句「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神聖而不可否認的」最後3個字(Sacred and undeniable),改成歷史上永垂不朽的「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言可喻」(self-evident)。Jefferson使用神聖一詞,指該文主張的人類平等及天賦人權是基於宗教主張,但經過富蘭克林修改後,就變成理性主張了。


16.政府體系:既然宣布北美殖民地是一個新的國家,第二次大陸會議(1775-1781年)就要從頭建立新的政府體系,所以他們開始著手制定邦聯條款。當時爭論的核心議題之一,也是貫穿美國歷史的重大問題,就是他們究竟要建立一個各自握有主權的州所組成的邦聯,還是要建立單一的統一國家。更具體的說,每個州在議會裡應該都要有平等的一票,還是由人口比例來分配代表的名額?富蘭克林支持後者,不單是因為他代表的賓州人口眾多,也是因為他覺得國家議會的權力應該來自人民,而不是來自各州。此外讓較小的州擁有與較大的州同樣的代表權,並不公平。另一個問題是,奴隸是否應該計入一州的人口,以確定該州應繳的稅額?


17.富蘭克林於1776年獲大陸會議指派去法國擔任使節,讓法國支援美國。富蘭克林的責任重大,幾乎和留在美國奮戰的華盛頓等人不相上下,因為除非能獲得法國的支持,否則美國很難戰勝英國。


法國和英國之間有440年的交戰歷史,所以對美國來說,法國是很適合的潛在盟友,尤其法國當時又很想報七年戰爭的一箭之仇。不過要說服法國並非易事,當時法國的財政窘迫,又與英國維持暫時的和平,不太願意對看起來勝算不大的國家(美國)壓大注。此外法國本來就不認同美國放棄世襲君主制的想法,因為那可能影響到法國人的思維。


最後富蘭克林順利達成任務,1778年法國和美國締結為聯盟。甚至有史學家宣稱那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外交勝利。


18.1781年英國在約克鎮戰役(Battle of Yorktown)慘敗投降,並被迫於1783年簽訂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1783)承認美國獨立。英美間條約及英國同支持美國獨立的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共和國間分別簽訂的和平條約 ,統稱巴黎和約(Peace of Paris)。富蘭克林在獨立戰爭近尾聲時,獲派成為5名與英國和談的代表之一。


獨立戰爭期間,富蘭克林對「獨立宣言」、「美法同盟條約」、「美英和平協議」等三份重大文件的確立,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富蘭克林說美國不像歐洲有那麼多的窮人或富人,而大多是中產階級。大部分的美國人不是富有的大地主或辛苦的佃農,而是耕種自己土地或是靠手藝或開店謀生。富蘭克林嚴詞批評那些謀求世襲特權或除了出身良好以外別無所長的人。他表示美國目前建立的社會,鄙視不想工作的名門之後,任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都會受到尊重,這一切有利於營造更好的道德風氣。他總結美國大眾普遍擁有中等財富,這時他們必須持續勞動維生,也因此大大減少了懶惰所衍生的惡習。


富蘭克林對中產階級的喜愛,以及對勤奮與節儉等中產階級價值觀的支持,意味著他的社會理論是一種保守主義(他擔心寬厚的社會福利將導致窮人依賴成性與平民主義(他反對世襲特權以及依靠房產不勞而獲的致富方式)的結合。


20.根據邦聯條例,大陸會議無權徵稅,甚至很多權力都付之闕如。於是1787年各州代表齊聚費城研擬美國憲法(富蘭克林當時81歲,比第二年長的代表還要大15歲),後來成為史上最成功的憲法。


制憲會議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美國究竟應該維持13個獨立的州,還是變成一個國家。這個核心問題在許多方面都表露無遺,例如國會究竟應該由人民選舉產生,還是由各州的議會指派?各州代表的名額應該由人口比例決定,還是每州名額一樣?國家政府和各州政府,那個該擁有主權?富蘭克林長久以來都偏好由人民直接選舉的一院制議會,他覺得沒有必要牽制民眾的民主意願,但是制憲會議上「國家立法機構應由兩院組成」的概念,在各州無爭議下通過。


不過制憲會議所面臨的核心問題依然未解,國會兩院中的表決權,究竟是按各州人口的比例確定,還是像邦聯條例規定的那樣,各州票數相等?這項爭論不僅是國家政府派和州主權派之間的理念之爭,也是大州和小州之間的權力之爭。最後富蘭克林提出妥協方案,眾議院的代表是由普選產生,各州席次由人口比例決定。參議院是由各州的議會指派代表,各州的席次一樣。眾議院負責稅收和公共支出,參議院則負責批准高階官員的任命,以及各州主權事務。


美國憲法開頭就是氣勢磅礡的幾個字:我們合眾國人民(We the people),接著是巧妙協調出來的妥協和制衡機制。這使得富蘭克林成為唯一在4份美國建國文檔上都簽字的人:獨立宣言、美法同盟條約、美英和平協議和憲法。


21.富蘭克林於1790年辭世,享年84歲。他的遺囑最與眾不同的條款是他建立的信託基金,他出生貧寒,是在他人的提攜幫助下才事業有成,所以可能的話,他希望死後依然能幫助與提攜也許對國家有貢獻的年輕人。所以他把賓州州長的薪水2,000英鎊分成兩份,分別捐給波士頓和費城(此舉也呼應了他常提出的主張:官員不該支薪)。


富蘭克林的種種使他成為他那個年代最有成就的美國人,並深深影響了美國社會的發展模式。事實上讓美國與眾不同的許多特質,都可以從富蘭克林的身上找到根源:樸實的幽默與智慧、技術巧思、多元包容、融合個人主義與團體合作的能力、務實理念、實力至上、外交政策中兼顧理想主義、以中產階級美德做為公民價值觀的基礎等等。富蘭克林主張的平等主義,後來變成了美國精神:他贊成個人透過勤奮與天賦致富,反對依據出生背景賦予任何人特權。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