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Walton:Made in America

by byronyen

這是威名百貨創辦人Sam Walton(1918-1992)的自傳,不用我說,所有零售業者、甚至非零售業企業主,都該閱讀這本書。Walton的故事告訴我們,當熱情與競爭的企圖心結合起來後,會產生多大的力量。Walmart在他在世時,已經長大成連他自己都無法相信的規模,在他去世後經過了30年,後繼者又將規模翻了好多翻:


1.因為妻子對小城鎮與獨資的堅持,Walton於1945年於阿肯色州的新港開始經營零售業:一開始是加盟Ben Franklin雜貨店(一家連鎖Variety store又稱Five & Dime)。他馬上學到,加成降低卻可以賺得更多,因為可以增加銷量,以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需求彈性大於1。然而Walton一開始忽略了在店租的租約中加入5年期滿後可選擇續約的條件,結果只好將店賣給了房東。


2.接著Walton選擇了阿肯色州的Bentonville重新出發,Bentonville人口較新港還少,而且還已經有了3家雜貨店經營,但Walton喜歡競爭。至1960年,Walton總共只開了15家店,總營收140萬美金。這時Walton聽到了早期折扣店(Discounter)的概念(Ann & Hope),開始研究包括Sol Price所創立的Fed-Mart等店,確信折扣店會是零售的未來,在建議未被採納後,Walton決定自己開設折扣店。


3.第一家Walmart 1962年於阿肯色州的Rogers開張,同年可說是零售業的大年,因為除了威名百貨,Kmart、Target都在1962年成立。5年後Kmart有250家店、8億美金營收;而Walmart只有19家店、9百萬美金營收。最後Walmart之所以快速成長,超過Kmart等巨頭,Walton認為他們其實是被迫在小城鎮開張經營,因為他們缺乏資金,結果卻發現小城鎮擁有包括他們自己都無法想像的巨大商機。


4.Walmart的前執行長David Glass(1935-2020)說單店要想雙位數成長,或是整體公司要想成長,你必須是商品驅動型(Merchandise driven)的人,也就是要能想出會大賣的商品,然後努力去推銷它。他說在零售業,要嘛不是營運驅動型(Operation driven,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人,要嘛就是商品驅動型的人,商品驅動型的人總是能夠改善營運;反之則不然。而Walmart常舉辦的VPI(Volume Producing Item)比賽能使公司增加每坪銷售、並超越競爭對手。


5.從一開始Walton就承認,他許多經營理念都是「學」來的,參觀競爭對手的店,成為他的喜好與必做功課。


6.後勤物流(Logistics)就如同軍隊的補給一樣,你可以將軍隊移動到世界各角落去,但除非你可以公給他們彈藥與食物,否則移動他們就變得沒有意義。此外要經營多家分店得要有即時的訊息:商店內還有多少商品?什麼商品?什麼賣得好什麼賣不掉?什麼商品要訂貨?什麼商品應降價?使用高科技技術得以讓你控制存貨周轉率:營收與存貨的比率,而這是關鍵。存貨周轉率越高,所需周轉的資金就越少,而這涉及在對的時間將商品送至商店,並溝通它如何訂價,這一切就是後勤物流。


7.威名百貨於1970/10/1以每股16.5元上市(OTC),接著在1972/8/25改至NYSE掛牌(WMT)。底下來自網路資料:如果在威名百貨上市時花1,000美金(可以買60.61股),因為曾經過11次一分二的股票分拆,所以60.61股會變成124,129.28股。WMT股價為140.14美金(2022/8),所以當初投資的1,000美金會變成:17,395,477.30美金,5億台幣!還不包括中間的股利。


8.上市後取得資金,還清了債,Walmart可以開始擴充了。當時Kmart不會在5萬人口以下的城市開店,但Walmart知道可行,即便是只有5千人的小鎮,也存在著商機。Walmart的策略是滲透並擴散至一個市場區域內,接著再將其填滿。當時像Kmart等大型全國性的零售連鎖,已經建立起了配銷系統,Walmart沒有那樣的資金。但是大型連鎖從一個大城市跳到下一個大城市時,它們變得太分散,並涉及房地產、地方法令與政治,因此留下了大好的空間給Walmart。


因此Walmart展店時,首先考慮的就是配銷中心與倉庫能夠顧到它們,同時新開的店也可以被控制(地區經理以及在Bentonville的總部)。任一家店必須在配銷中心一天的開車距離內,然後再在這範圍填滿分店。


至於大城市,Walmart的策略則是將分店開在大城市的周圍,然後坐等成長。這種策略除了控制與配銷外,還有其他的好處。例如一開始Walmart就沒有在廣告上花大錢(Walton還曾與同事將報紙的優惠券廣告剪下來,改成自己的廣告),這種滲透式的開店策略讓Walmart得以口耳相傳的方式達到廣告的效果。


9.透過與員工的利潤分享(將員工當作夥伴),能讓公司賺得更多,因為公司如何對待員工,員工就會如何對待顧客,顧客就會不斷上門,這是公司利潤的寄託(忠實顧客),而不是經由大促銷、砸大錢製作的廣告,就只來店消費一次的陌生消費者。


此外存貨短耗(Shrinkage):不知去向的存貨損失,其實就是偷竊,是零售業利潤最大的一個對手。透過利潤分享,一定程度能避免這種惡習(偷竊,或對偷竊視而不見)在內部傳染。


10.Walton回顧了零售業的歷史:在大蕭條期間,一些人並沒有錢經常購物,而在二戰期間,所有東西(肉、奶油、輪胎、鞋子、汽油、糖)都實行配給。在Walton開始工作時,短缺也差不多結束、經濟開始起飛。一些農村至市場、像新港的小鎮,通常在禮拜六做較大的購物。全家開車至鎮上,花幾小時甚至是全天購物,當時甚至還沒有一站就可購足的商店,而是靠某些條件吸引消費者上門:可能是店主態度、新鮮、價格等。


所有在農村或小鎮長大的孩子,在二戰或韓戰回來後,往城市裡移動(因為所有工作都在城市),就算不住在城市裡,也移到郊外居住,然後靠通勤去城市裡工作。每個家庭都有一台、甚至兩台車,洲際高速公路也被建成,所有這一些改變了美國人習慣做生意的方式。大城市的市中心人口與生意因為郊區而流失,市中心的大型百貨公司也得隨著消費者、至郊區開設購物中心(Mall)。傳統餐廳與咖啡廳都因汽車導向(Car-oriented)連鎖店如麥當勞或漢堡王而受害。加油站以及後來出現的便利商店到處設立。


然而在小城鎮,你看不到大型購物中心或速食店,像別的地方一樣在這設立,麥當勞或Kmart都不會進入小城鎮。是這些小城鎮的消費者需求讓Walmart在這些地方取得了成功,然後靠著同樣的方法散布到整個國家。當Walmart在這些小城鎮開店後,提供每天低價、滿意保護,以及開店時間,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並且使Walmart超過了還在要求45%加成、有限商品、有限開店時間的雜貨店。就如同馬車(以及馬鞭)注定被汽車所取代一樣,小店注定被取代,因為是消費者決定了他們要去哪裡消費。


中間的批發商也一樣,早期多數的折扣業者都是靠中間商、批發商或分銷商服務,它們會收取15%的手續費。但是Walmart卻找不到這樣的中間商或批發商,因為那得開60哩、70哩的距離才能到達小城鎮,因此Walmart會被忽略。但也因此Walmart被迫建立自己的配銷系統,也因為這樣讓Walmart較其他零售業者有了價格上的優勢。


11.Walmart後來一一超越原來大到不可想象的對手,如Kmart。 在1976年左右,Kmart已經有1,000家店,而Walmart只有150家,Kmart被當作是零售業裡的成吉思汗,其他業者避之唯恐不及,而Walton卻選擇正面迎戰。因為當零售業的毛利率從一開始的35%降至22%時,經營不效率、舉太多債或生活奢華的店家開始陷入麻煩,而這也使Walmart有機會開始併購陷入麻煩的折扣業者。


12.設立Sam’s Club:1983年Walton決定設立會員制倉儲量販店Sam’s Club,其瞄準的是小企業業主以及會大量購買的消費者。會員付會員費後,就得以在Sam’s Club內以批發價購得高品質的品牌商品。Walton也承認這個主意來自Sol Price在1976年所創立的Price Club。因為這類商店所要求的毛利:5%-7%,大幅低於折扣店所要求的22%水準。這引起了Walton的興趣,於是1983年的一天他前往聖地牙哥拜訪Price,Walton也承認他當時沒跟Price說他將copy Price Club、開設自己的倉儲量販店。


13.Walmart Think Small的6種方法:(1)一次討論一家店;(2)溝通、溝通、再溝通;(3)隨時注意周圍狀況;(4)鼓勵承擔責任,並將權力下放;(5)鼓勵新點子成型;(6)保持苗條、對抗官僚。


14.Walmart的成功之道:


15.因為寫這本書的時候是Walton因骨癌臥病在床、在家人與同事的鼓勵下完成自傳的(Walton說他不是那種會回顧往事的人),在本書的最後一段他回顧了他的一生。這本書也是我39歲開始愛上閱讀後所讀的前幾本書,當我看到這最後一段時,我竟然還潸然淚下,發現原來文字也可以這麼感動人!


Walton說當年紀漸長、最後疾病纏身時,會變得更哲學:尤其是夜晚無法入睡、開始回顧並思考這輩子的一切時。對Walton來說,他白手起家建立起了Walmart,但這一切值得嗎?他少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值得嗎?他是否應該對同事那麼嚴格?他是否放棄了追求其他事情?或是對正在接受最終考驗的他來說,一切其實都沒多大意義了呢?


一些與他相同建立起零售業務的企業家,到了某個時候會說:夠了,然後買座島享福。他沒有認識另一個人和他一樣,從頭學起,擦地板、裝潢、收銀、學做生意,然後逐漸建立起了規模龐大的事業,還是一樣樂此不疲。Walton將這比做抵換關係,他設定自己的目標,然後一步步去達成,他必須每天想它並實踐它。最後Walton說誠實的說,就算生命能夠重來一次,它還是會做一樣的事!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