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de of a Lifetime

by byronyen

一天5-15頁,就是我花近一個月看完這本原文書(中文版書名「我生命中的一段歷程」)的速度。Robert Iger(1951-,猶太裔出生於紐約長島),從1974年在ABC(美國廣播公司)開始了他在媒體娛樂業的工作,到去(2020)年2月卸下迪士尼CEO的職位,整整46年時間。這本書最精采的部分當然就是Iger任職迪士尼CEO 15年期間,所累積的領導心得,以及他如何帶領迪士尼,歷經2015年所面對產業破壞性的變化,透過併購與整合,完成了迪士尼的轉型。


因為這本書描述了迪士尼在Iger領導下所進行的四大購併:2006年以74億美金併購皮克斯(Pixar)、2009年以40億美金併購漫威(Marvel)、2012年以40.5億美金併購盧卡斯影業,以及最後於2018年以713億美金收購了21世紀福斯(21 Century Fox)的大部分資產,所以這本書對迪士尼、乃至整個娛樂產業的近期歷史發展,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下圖就是迪士尼與福斯集團合併時的品牌資產,合併後迪士尼成為一個真正的娛樂產業帝國。


1.從小Iger的父親就使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父親書櫃滿滿的書使他後來也成為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他和父親會在晚餐時討論世界大事,而且在10歲時,Iger就會一大早(他一直以來養成在04:15起床的習慣)在還沒人起床時,就去前院拿紐約時報然後在餐桌上讀報。


2.Iger於1974年開始在ABC工作,後來調至體育部,遇到他的第一個mentor:Roone Arledge,Arledge的口頭禪是:「Do what you need to do to make it better」,這種對事情追求完美的要求對Iger之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Iger把這種領導者對品質要求的特質描述為「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後來Iger看到「小野二郎:壽司夢」(壽司之神)這部記錄片時,深深對小野二郎以及「職人」(shokunin)的概念所著迷。


3.1986年首都城市傳播公司(Cap Cities)的Tom Murphy與Dan Burke兩人在巴菲特的資助下,以小吃大,以35億美金併購了規模比它們大4倍的美國廣播公司ABC。當時在ABC的Iger還沒接觸過Murphy與Burke兩人,受其他公司主管的影響,原本也認為那兩個是節儉成性的鄉巴佬,後來才知道這兩人誠懇不做作、控制成本、分權又授權,隨時間經過公司展現出兩人的價值觀。P.S.:巴菲特稱這兩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管理雙人組」。


4.1995年迪士尼以195億美金併購Cap Cities /ABC,Iger加入迪士尼體系。但一進入迪士尼就覺得與原來公司的文化不同,因為Murphy與Burke兩人強調的是權利下放,但迪士尼的CEO Michael Eisner(1942-,於1984至2005年間擔任迪士尼的CEO)在公司內部設立了一個「策略規劃」的單位,裡頭全是MBA,負責分析資料,迪士尼所有的決策都要經過這個單位的認可後,才由Eisner拍板定案同意執行。這讓Iger等原先待在Murphy與Burke兩人下面的員工很難適應。


5.Eisner原先在迪士尼指定的第二號人物:營運長Frank Wells於1994年的直升機意外喪生,但在Iger加入迪士尼後,營運長這個位置一直空缺。Iger不諱言他有野心,心想有朝一日或許有機會當上迪士尼的CEO,但他分享了他對野心管理的看法:如何培養野心,包括你自己及你所管理的人。他認為野心太過與不及都不好,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你必須日復一日的做好現在的工作,並有耐心等待機會做出貢獻,而當有機會出現時上頭不得不考慮你,因為你的態度與專注。而對一個好的領導人而言,是要能幫助底下的人準備好,當有可能時是會接替你位置的,讓他們知道你如何做決策,並釐清他們該發展的技能,並在必要的時候,誠實的告訴他們為什麼還沒準備好更上一層。


6.Eisner任職迪士尼20年,Iger覺得後10年有點使迪士尼喪失了創造力,但前10年他發掘出迪士尼許多未被利用到的寶藏:

(1)迪士尼樂園的票價即便漲價,只會增加營收而不會大幅減少來客數。

(2)在迪士尼樂園內興建旅館及渡假村。

(3)製作迪士尼經典電影的錄影帶,給那些年輕時進劇院看電影,現在則買影帶回家給他們小孩看的父母親。

(4)1995年收購Cap Cities/ABC,並帶進有數千萬訂戶的ESPN。


7.1990年代中,迪士尼與皮克斯簽約(賈伯斯當時是蘋果也是皮克斯的CEO,而皮克斯還是新創公司,所以合約對迪士尼較有利,包括之後續集的所有權)合作製作、行銷與分銷5部動畫片,第一部是於1995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也是史上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接下來的兩部:1998年的蟲蟲危機、2001年的怪獸電力公司,這三部動畫總共帶進超過1億美金的全球票房,奠定了皮克斯成為未來動畫領頭羊的地位(也是迪士尼動畫走下坡的開始)。隨著皮克斯的成功,賈伯斯與Eisner兩人開始交惡(1999年Iger已當上迪士尼的營運長),都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Eisner與賈伯斯鬧翻(2004年賈伯斯說他永遠不再和迪士尼往來),加上被自家董事倒戈(見下),最終提前宣布合約到期時走人。


8.911後Eisner變得保守,迪士尼的董事Roy Disney(Walt Disney的姪子)與Stanley Gold(Roy Disney的律師)開始對Eisner的領導能力表達不滿,後來還發動了「拯救迪士尼」的活動,想要趕走Eisner,而Eisner則以董事年齡規定迫使Roy辭職。期間通訊業巨頭Comcast(當時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業者)還曾經想要併購迪士尼,提出了640億美金(每1股迪士尼股票換得0.78股Comcast股票)的敵意購併條件,後來因兩家公司股價的消長Comcast撤回了這案子。2004年迪士尼股東會,結果43%的股東對Eisner投出不信任票,逼使Eisner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後並宣布2006年到期後卸下CEO職務。


9.接下來董事會必須遴選出新的CEO,而Iger也必須說服董事會,他比外部人選更有能力帶領迪士尼。如果焦點放在過去,Iger不佔便宜,因為他是Eisner最後任期內的第二號人物,所以他把主軸放在迪士尼的未來,提出了迪士尼未來三項策略重點:

(1)必須把多數的時間與資本,放在建立高品質的品牌內容上,因為偉大的品牌對消費行為具有更大的引導力量。

(2)以最大的程度去擁抱科技,開始是使用科技去創造高品質的產品,接著是利用科技,以更新進更是當的方式去接觸消費者。

(3)迪士尼必須成為真正的全球性企業,將高品質的產品帶去國外,在當地扎根並成長。


10.經過6個月的遴選過程,2005/3董事會決定由Iger擔任迪士尼新任的CEO。接下重擔後,Iger立刻處理三件事:

(1)修復與前董事Roy Disney的關係;

(2)修復與皮克斯的關係,原本要與賈伯斯再搭上線應該是件不可能的任務,Iger決定由iPod切入(當時iPhone還要兩年才會問世),Iger跟賈伯斯說他喜歡聽音樂並長期使用iPod,他有個構想就是未來我們將會在電腦上觀看電視劇與電影,而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所以他向賈伯斯提出電視內容的iTunes平台,也就是iTV的構想。賈伯斯說他會再跟Iger聯絡,並想給他看個東西。

幾個禮拜後,賈伯斯來找Iger並對他說:「你說的關於電視劇的想法,正是我們現在在想像的,你不能跟任何人講這個…」,接著賈伯斯從口袋裡拿出了新的iPod:有螢幕的iPod,「這讓人們在聽音樂的同時還能觀賞影片,如果我們推出這款iPod,你們願意把迪士尼的影片放上去嗎?」

5個月後,在蘋果發表大會上,Iger和賈伯斯一起站在台上,宣布迪士尼的5部影片可以由iTunes下載,並在新一代的iPod上觀看。

(3)改變做決策的方式:Iger當上CEO時「決策計畫」單位共有65個人,公司重要決策幾乎都要由他們決定,Iger認為這對員工(尤其是單位主管)的士氣打擊很大,最後他讓負責人走人,65人砍到剩下15人,之後專門負責分析迪士尼潛在併購標的,而公司決策權重新回到單位負責人手上。


11.接下來就是Iger口中所謂的三大併購:皮克斯、漫威與盧卡斯影業。雖然與賈伯斯重啟了在新一代iPod的合作,但那只表示賈伯斯對迪士尼有了些許軟化而已,說要併購皮克斯根本是癡人說夢,但Iger決定一試。他首先得說服董事會(如果你是董事會成員,你一定會認為賈伯斯怎麼可能賣掉皮克斯,就算要賣他一定開個天價給你),Iger除了在他的第一次董事會中秀出過去十年迪士尼動畫推出作品的票房(很差),接著在董事會中敘述他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時所看到花車遊行的感想,花車上的主角:有經典的白雪公主、灰姑娘…;Eisner頭一個十年成功影片的主角如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還有與皮克斯合作的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Iger接著講「幾乎沒有過去十年迪士尼的角色!」這太強而有力了,接著秀出過去十年迪士尼動畫共投資了10億美金在動畫的製作與宣傳上、但虧了4億美金。Iger告訴董事會成員,動畫能夠提供迪士尼其他部門燃料,包括消費產品、電視、主題樂園,而迪士尼動畫與皮克斯動畫差距太遠…。那次董事會給了Iger一個黃燈:讓他去進行,但得小心謹慎。


幾天後Iger來到蘋果總部和賈伯斯在一塊大白板上分析兩家公司合併後的pros和cons,雖然賈伯斯寫了很多缺點,但他也同意少數有力的優點會強過許多缺點,他問Iger要怎麼進行,Iger說他想參觀在加州Emeryville的皮克斯。參觀過皮克斯後的Iger,更是對皮克斯愛不釋手,那裡的氣氛(更像是開同學會)、科技與創意的結合,甚至是建築設計…,那是任何創意人夢想的組織。Iger在回電給賈伯斯說他參觀皮克斯感想之前,本來還想武裝自己,不要說得太興奮,免得讓賈伯斯更恃寵而驕,但電話沒講幾句,Iger立刻繳械,難掩對皮克斯的崇拜,真心希望兩家公司能夠合併。不知是否是Iger的真誠打動了賈伯斯,賈伯斯讓Iger再與皮克斯的另兩位靈魂人物Ed Catmull與John Lasseter會面(兩人一開始聽賈伯斯講合併構想時很反對,因為怕破壞了皮克斯的文化,但賈伯斯勸他們先和Iger見面,因為他覺得Iger是個好人,他喜歡他…,等兩人和Iger分別見面後,兩人也都喜歡Iger),Iger向皮克斯保證會維護它們的獨立運作,並承諾會將迪士尼動畫也交由兩人領導。


最後雙方敲定了併購的條件:迪士尼以74億美金(全是股票,每股皮克斯股票換成2.3股迪士尼股票),2006/1/24,雙方高層聚集在皮克斯總部,本來要於股市收盤後發布這消息,但在宣布前,賈伯斯突然要Iger和他去散散步,Iger原本以為賈伯斯決定縮手,沒想到賈伯斯跟他講了一個要他保守秘密的驚人消息:賈伯斯癌症復發了。因為合併後賈伯斯會成為迪士尼最大的股東及董事,所以他有責任告知他這消息,看他要不要取消這交易。離宣布合併只有30分鐘,而這消息又不能對外講,Iger決定繼續進行,迪士尼正式與皮克斯合併。


12.併購漫威(Marvel):併購皮克斯幫助了迪士尼動畫的再生,但只是迪士尼增加高品質品牌內容的第一步,Iger團隊研究下一個併購目標,專注在IP的取得。漫威的角色可以融合於迪士尼的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及消費產品中。但併購漫威的複雜性在於:(1)與其他電影公司存在的合約,例如它們因處於破產邊緣,於1996年分批出售版權,包括將蜘蛛人的版權賣給哥倫比亞;將X戰警系列及驚奇四超人賣給福斯;無敵浩克賣給環球,所以這些已賣出的IP迪士尼無法取得;(2)對漫威當時的CEO Ike Perlmutter幾乎一無所知(除了聽說他是有名的小氣鬼外)。


賈伯斯最後幫了大忙(雖然他對漫畫毫無興趣),他打電話給Perlmutter,說明皮克斯一如Iger的保證,所以併購後很成功,甚至超過他的預期,Ike的懷疑也被解除。最終在2009/8迪士尼以40億美金併購漫威。迪士尼得到漫威7,000多個角色,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MCU)更將為迪士尼帶來豐厚的收入(註:迪士尼併購漫威後,光靠漫威電影累積的全球票房就超過182億美金)。


13.併購魯卡斯影業(Lucasfilm):對George Lucas,Iger找機會接觸並動之以情,說Lucas(當時68歲)雖有子女,但未來他們頂多可以控制他的公司,而不會經營他的公司,勸他該想想由誰來繼承、保護他所創造的傳奇,Lucas只說他沒打算要賣魯卡斯影業,如果要賣的話當然也是賣給迪士尼,還說將來希望自己的訃聞上是寫著「星際大戰的創造者:George Lucas」,讓Iger知道Lucas對星際大戰的鍾愛還超出了他原本的想像,決定等待讓Lucas自己決定。


7個月後,Lucas主動連絡說他慎重考慮與迪士尼合併,Iger團隊開始評估魯卡斯影業對迪士尼的價值(因為魯卡斯影業不是上市公司,只能估計):(1)電影:迪士尼接手後可以在6年內推出3部星際大戰電影;(2)授權金收入:例如星際大戰的樂高千年鷹號;(3)主題樂園:例如當時迪士尼已經為Star tours付費給魯卡斯影業,但因這部分有太多不確定性所以決定先忽略不估計。


因為Lucas的底線是迪士尼併購漫威的價格(不接受40億美金以下的價錢),所以迪士尼將價格提高到了40.5億美金,但雙方又對兩家公司合併後Lucas的權力協商了幾個月,最終才於2012/10簽字同意合併。


14.三大併購後,考慮到需要有新的技術平台與方式去播放迪士尼的內容,又考慮到建置的速度,決定以併購的方式進行。Google、Apple、Amazon、臉書等公司都太大,接下來考慮Snapchat、Spotify及Twitter,原本屬意Twitter(屬意的原因不是因為社群平台而是全球的傳播平台),雙方於2016年原本接近完成交易合併,但最終Iger喊停,原因是Twitter的幾個挑戰與爭議讓他卻步,例如攻擊性言論、企圖影響選舉的假帳號,這些都可能傷害迪士尼的品牌形象。


2016/8迪士尼投資約10億美金取得串流技術公司BAMTech 33%的股權(迪士尼依協議於2017年另以15.8億美金取得另外42%股份),並宣布它們的計畫:2018年將推出ESPN的串流服務ESPN+、2019年推出迪士尼的串流服務Disney+。這宣佈等於標誌著迪士尼新的開始,Iger表示它們還是會透過電視播放迪士尼的內容(只要能產生合理的收入)、它們也還是會在劇院上映它們的電影,但同時迪士尼也會透過自家的串流平台直接面對消費者,這等於是對自家生意加速式的破壞,因為短期來說,將電視劇及電影(包括皮克斯、漫威、星際大戰)從Netflix下架就會損失數億美金的授權金。


註:關於BAMTech請參考:



15.Iger宣佈迪士尼串流平台計畫後幾週,梅鐸(Rupert Murdoch)找Iger去他家喝酒,兩人雖然熟識,但Iger猜想梅鐸可能要問他是不是如外界所傳想參選2020年總統,其實Iger已經在想且有在準備爭取民主黨總統提名,但因梅鐸媒體業的身分所以以老婆反對云云否認。接下來梅鐸釋出外在環境快速改變威脅到他的事業,Iger猜測梅鐸想賣他的21世紀福斯公司。隔天梅鐸跟Iger承認他的確可以賣給迪士尼,但條件是Iger在2019/7的CEO任期屆滿後繼續留在迪士尼。


接下來Iger被幾件事忙得焦頭爛額:(1)直接面對消費者(DTC或D2C)的新模式;(2)處理John Lasseter的性騷擾事件,接著又有ESPN總裁John Skipper吸毒被迫辭職事件;(3)與梅鐸的交易協商。


在還沒完成21世紀福斯的併購前,Iger試著在大白板上畫出(一如他當時與賈伯斯討論皮克斯一樣)迪士尼未來的架構,其中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Iger提到一個前提,是假設把迪士尼的歷史抹去,以現有(假設併購21世紀福斯成功)的資產,迪士尼應該長成怎樣?他一開始在大白板上把內容(content)與技術(technology)分成左右兩邊,在內容的一邊迪士尼有三塊內容:電影(包括迪士尼動畫、迪士尼影業、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20世紀影業(Twentieth Century Fox)、福斯2000電影公司(Fox 2000)、福斯探照燈影業(Fox Searchlight))、電視(包括ABC、ABC News、自己的電視台、迪士尼頻道、Freeform有線電視網、FX、國家地理頻道)、體育(ESPN)。在大白板的右邊則放上技術:應用程式(apps)、使用者介面、消費者取得與保留(Customer acquisition & retention)、資料管理、業務、發行…等。分成兩邊的原因是讓負責內容的員工專心在創意的發揮、讓負責技術的員工專注在內容的傳播並以最成功的方式創造收入。在大白板的中間Iger則放上實體娛樂與商品,類似一個雨傘下面包括了許多事業:消費商品、迪士尼商店、全球授權協議、郵輪、渡假村、主題樂園。白板上的架構就是Iger認為現代媒體公司應該長成的樣子。


迪士尼最終於2018/7以每股38美金、總價約713億美金(一半股票一半現金)擊敗Comcast併購了21世紀福斯。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