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英文名Alibaba’s World: How a Remarkable Chinese Company is Changing the Face of Global Business)的作者Porter Erisman,2000-2008年任職於阿里巴巴,是公司創業期間少數的外籍高管,陪同馬雲至世界各地處理國際業務,故能夠近距離觀察馬雲以及阿里巴巴發展期的幾項大事件。這本書於2015年出版,在此之前,作者還於2012年製作了一部紀錄片「揚子江大鱷」(crocodile in the yangtze,IMDB 7.7),同樣是敘述阿里巴巴的成長故事。我就整合這本書與紀錄片,看看阿里巴巴是如何從一個「單元房」裡發跡、茁壯的,其中最精采的部分當屬「大衛打敗歌利亞」:與eBay的世紀之戰。
1.馬雲(1964-)出生於杭州,13歲開始每天騎自行車到西湖邊上找老外,為了練習英文當免費導遊。1988年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畢業後成為當地一所大學的英文老師(每月工資12美元),5年後決定自己創業。
2.馬雲第一次創業是杭州海博翻譯社,一次去洛杉磯出差洽談投資事項,到了當地才發現對方是騙子。後來在西雅圖友人家中,馬雲第一次接觸到電腦與網際網路,當他鍵入China後發現沒有搜尋結果,就決定回中國建立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於是於1995年與夫人張瑛與另一友人創辦網站「中國黃頁」,但一年後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黃頁,馬雲無奈只能與之合併,後來就離開,加入了外經貿部底下成立的公司工作。
1999年在馬雲湖畔花園的公寓(單元房)裡,他邀請了原來的學生與下屬,籌集了約6萬美元為本金,創立了阿里巴巴。每人工資都是60美元/月,10個月不休假,每天工作16-18小時。而當時連馬雲在內一起創業的18人後來就被稱為阿里巴巴的「18羅漢」。
3.1999年蔡崇信(Joseph Tsai,1964-)因代表工作的瑞典投資公司,看要不要投資阿里巴巴。蔡崇信後來回憶,到杭州參觀阿里巴巴(公寓裡的)辦公室,深受震撼,加上也感受到馬雲的熱情、已經看到歐美Yahoo與eBay的成功,讓他決定主動放棄2,000萬元年薪,接受與其他人一樣的60美元月薪,加入阿里巴巴成為第19個員工並擔任財務長。
蔡崇信加入前,馬雲嘗試37次融資,結果都失敗了。蔡崇信加入後不久,就讓阿里巴巴獲得包括高盛在內機構的500萬美元投資。2000年網路泡沫,在蔡崇信的牽線下,阿里巴巴又獲得軟銀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投資,使阿里巴巴度過危機並開始壯大。有了蔡崇信,等於是讓阿里巴巴在創業初期就有了一個能解決財務與法律的專業人士。
4.2000年馬雲將營運總部搬往矽谷,但這證明了是個災難性的決定,因為時差、距離、語言的差異使矽谷團隊和杭州團隊溝通不良,加上廣告預算、矽谷員工成本的增加,而阿里巴巴到那時都還沒有任何收入,錢就快燒玩了。直到2001年關明生(1949-)的加入,大刀闊斧的變革讓阿里巴巴起死回生。
關明生之前在多家跨國公司工作,後來在通用電氣(GE)一幹15年。在加入阿里巴巴擔任營運長時,阿里巴巴連一個公司組織圖也沒有,公司沒有任何盈利的項目卻每月燒錢200萬美元(按照這個速度阿里巴巴只能再存活5個月)。關明生與高管開會後決定阿里巴巴應該要重回中國,並確認杭州為阿里巴巴總部,並實施了大裁員(馬雲心軟,故由關明生執行)。
關明生還進一步確認了阿里巴巴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也就是阿里巴巴早期的「獨孤九劍」,而且從那時起阿里巴巴的獎金和晉升有50%是和價值觀的考核掛勾,另50%才是由業績決定。
5.阿里巴巴成立之初有兩個B2B網站(中國國內的1688.com以及阿里巴巴國際的alibaba.com),但經過兩年還沒找到賺錢的商業模式。之後有賣家自動來詢問,是否能夠付費以將它們的搜尋結果列在最前面,於是2001年阿里巴巴推出一個年費2,000美元的服務,中國出口商付費後就可以在網上有更精彩的公司簡介、比未付費會員放置更多的產品,以及在搜尋結果獲得優先的顯示。很多客戶樂於付費,因為它們傳統的行銷方式,雜誌廣告一個月後就過期了、展銷會也只能持續一周,而網際網路提供的是每天24小時展示的機會。
此外阿里巴巴也建立了誠信註冊,以證明賣家是合法註冊的公司,以及窗口確為賣家授權進行交易的員工。
6.2003年馬雲決定向eBay宣戰,因為eBay在2002年以3,000萬美元取得當時中國最大拍賣網站易趣網(Eachnet)33%的股權,進入中國拍賣市場,2003年又以1.5億美元完全併購易趣網,馬雲意識到eBay將從零售開始,再轉向與阿里巴巴競爭大宗的批發業務,因此與eBay的競爭將無可避免。
馬雲因此在其他員工還在因SARS做隔離時,組織了一個小組,告知有個秘密項目要進行,他們如果要加入得先從阿里巴巴辭職,回到馬雲湖畔花園的公寓裡工作,而且必須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阿里巴巴其他員工保密。經過數月日以繼夜的努力後,淘寶網(Taobao.com)誕生。作者在書中講了一個笑話,有天一個阿里巴巴的同時過來跟作者說,有個新的網站叫淘寶,看起來很像阿里巴巴,有天會成為阿里巴巴的對手。
7.接著在新聞發布會上,阿里巴巴宣布投資淘寶網1,200萬美元,針對中國用戶建立起一個零售平台,並免費使用三年。馬雲認為中國需要自己的電子商務模式,市場目前還處於培育期,向客戶收費還太早。除了不想模仿美國電子商務收費的模式外,免費還和eBay有了區隔,因為eBay有著來自華爾街投資者的壓力,不敢跟進採取免費模式。
eBay和阿里巴巴在中國的經營思維不同,eBay擔心買賣雙方會繞過它們而不支付佣金,所以商業模式使eBay有意不讓買賣雙方接觸。而在中國,人們做生意前喜歡先和對方建立關係。淘寶因為完全免費,不在乎買賣雙方是否透過它們網站做成生意。事實上還鼓勵雙方互相打電話、互相了解、甚至金額大時互相見面。就像阿里巴巴(B2B)的盈利模式,他們相信淘寶不收取交易費也能夠賺到錢。如果賣家能夠賺到錢,淘寶就能找到方法賺錢。
因此淘寶提供了一個線上聊天軟體阿里旺旺,裡頭有許多可愛酷炫的表情符號,買賣雙方立刻接受了這個聊天軟體。而對於eBay而言,聊天軟體是不可能的事,讓買賣雙方即時聊天會毁了eBay的商業模式。
另一個非常大的區別是付款方式,雖然政府在網路新聞和信息方面監管嚴格,但對電子商務管的比較寬鬆,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利益。但網上支付還是禁區,因為這領域與中國監管嚴格的銀行業務有重疊。淘寶網的解決方法是建立支付寶,然後去和銀行談、讓它們成為合作伙伴。支付寶和eBay的PayPal不同,不會提供直接支付的功能,而是提供一個類似第三方的服務,這克服了中國電子商務一個最大的障礙,即買賣雙方缺乏信任。
而且eBay還犯下了一個重大錯誤,在收購易趣網的後,eBay的第一個措施是將它的中國連接到它的全球平台,eBay認為要建立全球統一的市場,就該使用統一的平台。因此eBay終止了那些中國用戶所歡迎的功能(eBay可能認為在發達國家蓬勃發展的平台,其技術和功能一定會優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台)。另一個問題是,當用戶名稱重疊時,eBay給予國際用戶優先權,這迫使中國用戶不得不註冊新帳號,這給一些賣家製造了麻煩,其長期累積的評等歸零,老顧客無法在網上找到他們。淘寶因為新增的一些功能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也自然把eBay的商家拉過來。
阿里巴巴另一個策略是要激起eBay投資者對其表現的關注,如果華爾街投資人意識到eBay在不斷燒錢,但又不斷被淘寶搶去市佔率,eBay最終一定會迫於壓力去拼市場業績,而不是與阿里巴巴打持久戰。eBay當時的執行長Meg Whitman(1956-,哈佛MBA)受訪時曾說華爾街評斷電商公司做的成功與否,就是其在中國做的有多成功。當阿里巴巴請來富比士雜誌的記者給公司做專訪時,馬雲說了下面這段話:
8.Meg Whitman後來請馬雲至其矽谷總部,想要收購淘寶。但一來開價過低,二來馬雲覺得Whitman這麼做只是為了取悅華爾街的投資人,所以沒答應eBay。隨著更多eBay用戶轉往淘寶,為了止血,eBay準備回到談判桌加碼收購淘寶,但這時劇情反轉:阿里巴巴收購了雅虎中國。
楊致遠1997年首次訪問中國時認識了當時為中國政府工作的馬雲,馬雲被指派陪同楊致遠游覽長城。2005年一次會議上,馬雲遇到楊致遠,說服他雅虎要能在中國取得成功,應該由阿里巴巴來營運。雅虎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互聯網企業(1999年),但很快發現僅將其國際版內容翻譯到中國市場,無法滿足當地用戶的需求。歷經多次與合作夥伴分合,沒有一次能成功。
阿里巴巴這邊的考量則是,與一家搜尋引擎企業合作可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因為這表示將市場和搜尋引擎放進一個框架內,好比將eBay、Paypal、雅虎擊谷歌合成一體。
楊致遠被馬雲說服,2005年雅虎以10億美元取得阿里巴巴40%股權,雅虎中國交由阿里巴巴經營。同時馬雲與蔡崇信的設計,使阿里巴巴員工有機會出售自己手中持股的1/4,在阿里巴巴暫時不會上市的情況下,員工既能享受到報酬,又保留了員工長期努力的激勵誘因。2006年底eBay宣布退出中國,轉而與Tom Online合資新公司,易趣網同時交由新公司經營。
9.收購雅虎中國後,馬雲一度樂觀的認為它們可以在搜尋引擎輕易打敗實際上是模仿谷歌的百度,而且當時百度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只有37%(雅虎32%、谷歌19%)。但結果並未如馬雲所料,他們先把雅虎包裝成純搜尋網站(剔除了其他功能與內容),但在流量大幅下跌後,馬雲卻又立刻要求恢復成原來的網站內容,被媒體批評缺乏明確目標。
公司的技術團隊也在內部要求應該要以搜尋引擎為核心的戰略前進,但對馬雲來說技術是排在用戶體驗之後的,他還認為人們根本分不清搜尋引擎之間的差別,重要的是公司的營銷策略。技術人員開始離開公司,加入周鴻禕(1970-,前雅虎中國總裁,與楊致遠衝突,離職後創立奇虎)的奇虎360(上交所601360)。
馬雲是管理天才,但或許他沒法經營好一家搜尋引擎公司,因為搜尋引擎的技術成分太高。谷歌起步時專注於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搜尋技術,拒絕一切誘惑、心無旁鶩的開發技術,這也是谷歌成功的祕訣。作者說他很喜歡一本介紹谷歌的書:「The Search: How Google and Its Rivals Rewrote the Rules of Business and Transformed Our Culture」,但當他送給馬雲推薦他讀的時候馬雲拒絕了,就像馬雲不想讀eBay的書一樣,他要確保阿里巴巴不走它們走過的路。我想也沒有對錯,但當我看到馬雲批評戰勝棋王的AlphaGo時,我的感想是,也許沒有完美的人吧!
10.2007/11/6,阿里巴巴國際(B2B)以13.5港元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代碼為HK1688掛牌當天收盤為39.5港元,2008受金融海嘯影響股價最低來到3.46港元。
由於當時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規定必須是100%的內資(否則需經國務院通過),原來支付寶的股權架構等於是有雅虎與軟銀兩家外資,為求脫身,支付寶進行股權重組:從阿里巴巴集團脫離,改由馬雲和謝世煌的控股公司持有(2009、2010年兩次轉讓)。但隨之引發了雅虎、軟銀與阿里巴巴針對支付寶股權的爭議,2011年三方達成協議,支付寶上市時將向阿里巴巴支付一次性現金回報(註:2014年阿里巴巴與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修正後的協議,阿里巴巴可選擇持續分享該公司37.5%的稅前利潤,或者獲得其1/3的股權)。
隨著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B2C、C2C模式成為新寵,但這變化無法反映在以B2B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國際,加上決定規劃集團上市,故2012年阿里巴巴國際私有化,從香港下市。
11.阿里巴巴原本打算整個集團在香港IPO,但由於港交所認為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又稱為「湖畔合夥人」,即馬雲與其他27位合夥人能夠保留對公司的控制權)觸犯了「同股同權原則」的天條,拒絕了阿里巴巴的上市。最終阿里巴巴選擇在紐約IPO,2014/9/19以68美元掛牌。
2019/11/26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以176港元掛牌:由於港股市場有100股的最小交易單位限制,若以當時美股約170元計算,港股最低門檻將超過10萬港幣,因此阿里巴巴進行1:8的股票分割,但在美的ADS數量不變(由分割前的1股ADS對1股普通股,分割後變為1股ADS對8股普通股)。